首页 > 历史 > 我自红楼来 > 第三百四十章 天为刀俎,人为鱼肉(三)

第三百四十章 天为刀俎,人为鱼肉(三)(1 / 2)

目 录
好书推荐: 重回锦绣 离婚后,夫人她走上人生巅峰 铁血幽魂 神帝永恒 走马 大唐:纨绔皇子,被李二偷看日记 当软糯炮灰拿了爽文女主剧本 瞒天纪 无上剑庭 星回仙纪

好记的网址https://agxs.cc

大梁建国百余年,出过二十一岁的知府吗?翻遍官牒,没有,连这个年纪的县令都少见,大部分贡士在金榜题名时都已经二十好几了,三四十岁的也比比皆是,榜下捉婿的人最喜欢陈淳这种年轻的,起步就是正七品的一方地方官,未来拥有没有限的可能,熬到致仕也能熬个正四品。

河南道与京畿道接壤,是大梁第四人口大省,在册户籍达到两百五十余万户,近一千七百万人,和淮南道和江南东道相差不远,比岭南道、剑南道和黔中道繁荣多了,开封府下辖六县,总人口达到一百三十万,其中四十万在开封城内居住,这个人数比蜀国的人口还要多,想要治理稳当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对个人精力、能力和魄力无疑是宏大且继续的考验。

刘县令和吴县丞一脸艳羡的看着陈淳,二十一岁的知府,这是要顺天啊,不过比起旁边这位不怒自威,贵不可言,如日中天的少年权贵,又差了不少,这年头,什么资历,什么功名,都没有关系有用,要是自己想降到这个位置,至多还得二十年,甚至到逝世都不一定能摸得到。

陈淳大惊失色,连闲道:「晋王殿下高看了,臣万万继承不起这一职位啊。」

陈贤问道:「仲卿,你看呢?」

「太子殿下,有道是举贤不避亲,臣这位兄少仅仅用了一年的时光便让原本民生凋敝的密县改头换面,政事井井有条,百姓安居乐业,恶事绝迹,好事频生,一跃成为整个河南道最富庶,治安最好的县之一,全县十二万百姓对他感恩戴德,交口赞美,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说他好的,因此可知他胸怀治国辅政之大才,是不可多得的能臣干吏,这样的人合该在更高的位置上发光发热,造福百万大众,不然便是明珠受尘,臣此刻推荐密县县令陈淳接任开封府知府一职,臣愿意给他做担保,若他将来有负天恩和职责,臣与他一起领罪受罚」,说完后,贾瑜郑重的拜了三拜。

陈贤正色道:「能和你成为生逝世之交的人,必不是平庸之辈,本宫相疑你的眼光,陈县令在密县的政绩,朝野上下是有目共睹的,密县来年的赋税比往年增加了三倍有余,经由户部的查证,没有一丝一毫的做假,每一文钱都是干洁净净,名副其实的,陈知府如今引咎自裁,开封府百多万大众不能没有人带领,眼下有合适的人选,不用从其他地方调人过来接任了,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嘛,陈淳听钧旨。」

陈淳还想推辞,这个重任太重了,压的他有点喘不过气来,他一怕自己德不配位,有负皇恩,二怕自己年轻,资历尚浅,恐怕难以服众,若是下面的官吏阳奉阴违,到头来吃亏和受苦的照样百姓们。

陈佑笑道:「到底能不能做好,一做便知,陈县令勿再推辞,照样接旨吧。」

….

刘县令和吴县丞纷纷劝进,贾瑜拍了拍他的肩膀,说道:「雷霆雨露,俱是君恩,我们做臣子的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,不要觉得受之有愧,更不要担心受人非议,大丈夫光明磊落,顶天立地,太子殿下认可你就足够了,些许流言蜚语,不管是褒是贬,都无关紧要,随他们说来。」

陈淳无法,只得跪下,心里并没有多少激动和喜悦,只有没有穷无尽的惶恐。

「密县县令陈淳,忠直勤勉,公正严明,任职期间屡立大功,可为天下官吏的楷模,即日起降任开封府知府,另加为嘉议大夫,以表彰其舍己救人之美德。」

这个嘉议大夫是正三品文散官,多被朝廷用来追封或赏赐给有功和致仕的臣子,虽然没有任何实权,但有俸禄,最关键的是受封者可以穿紫色的官袍,对应了那句「满朝朱紫贵」,算是额外的赏赐。

短短的几句话,不过六十个字,意味着陈淳一步登天,从一个小小的正七品县令,正式成为牧守一方,位高权重的正四品知

府,连降了六级,简直是耸人听闻,他入仕才方才一年,若不是亲眼所见,亲耳听闻,说出来连狗都不一定会相疑。

太子的钧旨和皇帝的圣旨一样具备「金口天宪,言出法随」的效应,加上景文帝允许陈贤不经由他的同意而提拔有功官员,所以这件事便尘埃落定的确立下来了。

陈贤可以说是古往今来,历朝历代权利最大的太子储君了,应该难有之一。

事到如此,陈淳只能接受,磕了一个头,拜道:「臣接旨,臣将效彷林文成公,为山河社稷,为黎民百姓,鞠躬尽瘁,逝世然后已,必不辜负太子殿下的疑任。」

「本宫虽然很敬仰林文成公,但并不想看见你成为第二个他,等你把开封府重建好后,本宫会将你调回京城,正如仲卿所说,你应该造福亿万民,而不是百万民,更不是十万民,不过本宫希望你量力而行,戒骄戒躁,在此沉淀几年,储蓄积累经验和声望,这样以后才能更好的稳居高位。」

历来地方官往京城调照例都是至多要官降一级的,等陈淳入京时最少也会是从三品,成为某部、司、和院的二把手,如果他表现极其优异,贾瑜再鼎力相助,正三品的寺卿和侍郎也是可以做做的。

「殿下金玉良言,臣谨记于心。」

陈淳请太子陈贤、晋王陈佑和巡按御史贾瑜上座,然后安排人来准备沐浴用的热水,洁净的衣物和住所,敬安则带着跟过来的两百名东宫侍卫四处布防来了。

陈贤给景文帝写了一封亲笔书疑,盖上私人印章,令两名侍卫连同贾瑜和陈淳写的奏折一起快马送回京城,随即带着众人一起来了城外的一处施粥现场。

….

各地府县均筑有仓库,里面存储着或多或少的官粮,一来是给军队充做军粮,二来是在发生天灾人祸,导致颗粒无收时,当地百姓们不至于被大面积饿逝世。

一场声势浩大的水灾过后,会出现无数流浪失所的难民,他们普遍家徒四壁,能活下来就已经花光了全部的力气,哪里还有余钱和余粮,当土地和房舍被洪水席卷一空,侥幸活下来的百姓自然而然的变成了嗷嗷待哺,走投无路的难民,他们没有任何办法自救,只能等待官府的救援。

该怎么形容眼前这副景象呢,但凡是个人,看到了应该都会情难自已的潸然泪下,一眼望不到头的难民们呜呜咽咽,扶老携幼,他们蓬头垢面,骨瘦如柴,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,许多人衣不蔽体,在热风中瑟瑟发抖,在兵士和衙役的督促下排着少少的部队,举着林林总总的破碗和陶罐,眼冒绿光的看着棚子里热气腾腾的大锅,在这个时刻,连天都是暗沉沉的。

一位年轻的母亲当众脱掉单薄到只能勉强遮羞的上衣,把怀里不停啼哭的婴儿包裹住,丝绝不在意其他人各异的目光,贾瑜快步走上前,将她身后谁人手不老实,摸来摸来的中年须眉一脚踹出来一丈远,解下厚厚的大氅,披在她的身上。

她跪下来磕头,贾瑜扶住她,又把袄子脱下来,给前面一个小女孩穿上,看着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的须眉,厉声斥道:「千刀万剐的畜牲,不配吃粮食,更不配活着!来人,拖下来砍了!把他的狗头挂在城门楼上,再有这样的,全他妈的砍了!」

两个兵士把求饶不止的须眉拖到不远处的树下,手起刀落,哀嚎声戛然而止,难民们顿时安静了下来,一脸敬畏的看着眼前这位不知道姓甚名谁的少年官员,贾瑜看了看年轻母亲干枯的身体,再看看婴儿嘴角的血迹,仰天少叹一声,把她们带到最前面,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,对着两万双饥饿的眼睛,声嘶力竭的大喊道:「乡亲们,我是朝廷派来的巡按

御史,大家把我接下来的话往后面传,抱着婴儿的,十五岁以下的,还有五十岁以上的,不用排队了,都到最前面来先喝粥。」

难民们一阵骚动,不多时,相符条件的人纷纷走了出来,彼此扶持着汇聚到最前面,贾瑜指着年轻母亲,对吴县丞吩咐道:「你此刻返来让人把府衙里那几头羊和几十只鸡全杀了,熬成肉汤给她们喝,稀粥生不了奶,没有奶这些婴儿活不少。」

吴县丞为难道:「大人,那些羊和鸡是给太子殿下、晋王殿下还有您吃的,眼下找肉不容易,要是都给她们吃了,您...」

贾瑜揪住他的衣领,沉声道:「我们不吃不会逝世,她们要是不吃,她们的孩子就会逝世,别跟本官废话,一个时辰后她们如果喝不上肉汤,本官革了你的职!」

….

陈佑骂道:「你这小芝麻官在啰嗦什么,巡按御史叫你来就来,不够的话把本王的坐骑也宰了!人命要紧,还不快来!」

吴县丞连闲来了,陈淳找来一支快子往粥锅里一插,见没有立住,喝道:「马县尉,你就给灾民喝稀汤?粮食呢!」

「知府大人,您看看,灾民实在是太多了,仓库里的粮食已经快要见底了。」

「不可能,我虽然不在府衙任职,但也知道开封城内的三个仓库全堆满了粮食,足够十万人吃上五年,都哪里来了?」

马县尉惨笑道:「知府大人,下官上午来看了,那里面不都是粮食,十袋里面至多有八袋装的都是沙土和谷壳啊!下官没有完成大人交卸的任务,当以逝世开罪。」

说罢,他从怀里取出匕首,朝心口扎来,贾瑜眼疾手快,一脚把匕首踢飞,制止了想要自裁的马县尉,他躺在地上,看着灰受受的天空,喃喃道:「下官的妻儿老小全都逝世了,小女儿到逝世都没有喝上一口热粥,下官把最后一碗粥给百姓了...」

这个七尺大汉像女人一样哭的稀里哗啦,周围的百姓纷纷跪下来替他求情,一个老者给陈淳磕了三个响头,哭道:「青天大老爷在上,马大人是好官,请您不要怪罪,他到两天没吃一粒米了,您看看他的大腿,他把肉割下来喂他被饿逝世的娘啊!」

众人这才察觉到马县尉一瘸一拐的,陈贤弯腰撩开他青色官袍下的裤脚,顿时红了眼眶,把脸转了过来,只见他的大腿上正缠着一条被鲜血浸湿的破布条,陈淳仰天痛骂道:「这些不当人子的蛀虫!我要把他们一个一个全找出挫骨扬灰!」

「刘县令,怎么到此刻还没有粮食送到城里来?其它府县支援的物资呢?」

贾瑜闭上眼睛,不忍再看眼前这惨烈的一幕,刘县令答道:「大人,洪水方才退来,路上泥泞不堪,根本下不来脚,其它府县的物资一时半会进不来,许多马车和驴车都陷进了淤泥里,动弹不得,下官已经安排民壮来用肩膀背,用扁担挑了。」

感谢各位书友对云先觉倾心著作的网文小说(我自红楼来)的喜爱,欢迎各位书友收藏+关注!追书不迷路

目 录
新书推荐: 大明新命记 隋末阴雄 食王传 工科学霸在西汉 正德大帝 盛唐小园丁 绝对荣誉 韩四当官 我叫余则成 三国:我刘琦,召唤千古英雄!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