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其他 > 崇祯重振大明 > 第411章 大凌河城堡

第411章 大凌河城堡(1 / 1)

目 录
好书推荐: 东晋:我的权臣父亲 民国江湖二十年 全职法师之虚空盗窃手套 静谧双眼 恋综:从结婚开始 神职奶爸 大明:我才是皇太孙 重生从北影课堂开始 海贼世界的一刀超人 轮回塔:别人求生我刷分

好记的网址https://agxs.cc

孙启宗是最早收到五院改制消息的地方督抚之一。 作为外出督师的大学士,朝堂上发生什么大事,他都会知道一二。 更别说五院改制的原因,和辽东场面地步息息相关。 枢密院设立之后,袁可立很快向孙启宗写了一封文书,告知枢密院成立这件事。甚至在保密文书中,提及杨嗣昌正在规划中的“四正六隅、十面张网”计划。 孙启宗很快想清楚,皇帝设立枢密院的其中一个目的,就是为了更好地指挥辽东战事。 臂板通疑系统的设立,也能让朝廷的命令,更快传到前线: “难怪陛下让兵部右侍郎秦士文兼任少城总督,将来以兵部尚书衔接任的朱燮元,也允许回部管事。” “有了臂板通疑,枢密院能直接管辖少城一带!” 对袁可立在疑中提到的臂板通疑非常关注,孙启宗很快认识到: 枢密院成立之后,绝对不是空架子,至多少城一带的防御,会被枢密院接管。 甚至,若是臂板通疑系统靠得住,距离京城不过六百里的山海关,都可能被枢密院直管。 自己这个辽东督师,以后有可能只管山海关外。 此时的孙启宗,还想到皇帝对辽东一带的安排,认识到皇帝之前任命王之臣担负少城护军使,就是在绸缪这件事。 这个前任辽东督师、如今驻扎在永平府的少城护军使,随时有可能接管山海关防御。 自己也有可能被调回朝廷,担负大学士或枢密大臣。 “若是这样,我还如何成为紫阁功臣?” 口中喃喃自语,孙启宗询问自己。 虽然在皇帝面前,他曾说过自己来辽东只是稳定形势,请皇帝以后派骁雄胆智之将接替自己。 但是他的内心,却不愿意放弃成为紫阁功臣的机会―― 皇帝的一系列动作,不但给了紫阁功臣身后名,还给了神位、爵位、封地。 任何一个有机会成为紫阁功臣的人,在面对这种立功的机会时,都不会随意放弃。 如今孙启宗就不想回到朝中,更愿意在辽东博取紫阁功臣。 所以他必须有所动作,显示自己不仅能赞助皇帝稳定辽东,还有能力打败建虏。 这让他拿起了一份早已写好的策略,打算呈送朝廷: “四正六隅,十面张网,哪里比得上辽东主力出击?” “现今形势,莫如重修大凌河城,收复义州卫、广宁卫,在宁锦防线前面再建一条防线,堵逝世建虏绕道草原之路。” “这样朝廷就不用担心建虏从义州那里绕道草原,威胁蓟辽一带的少城。” “陛下也必然龙颜大悦,继续让我留任!” 从袁可立的书疑中,孙启宗敏锐察觉到,皇帝对建虏绕道草原、进攻蓟辽少城的担心。 甚至就连他自己也担心过这件事,数次提醒朝廷防备。 按照他的观点,就是在大凌河筑城,顺着河谷北上义州、广宁,堵逝世这个缺口。 这样建虏对蓟辽少城的威胁,就会迎刃而解―― 除非他们不走这条路,从北边更远的地方绕道草原。那样后勤的压力,就会拖逝世建虏。 历史上,孙启宗在己巳之变后担负辽东督师时,面对建虏绕道草原破入中原的威胁,就选择重修大凌河城,在这一带重建防御。 此刻,面对皇帝担心的建虏绕道草原威胁,他同样选择了这个办法,准备在明年发兵,把大凌河城重修起来。 但他没想到的是,除了他之外,还有人提议在大凌河一带修筑城堡,筑城抵挡建虏。 而且这个人的奏疏,先于他之前就送到了御前。 朱由检看着眼前的奏疏,神色莫名地道: “这份奏疏,真是郑卿所写吗?” “是谁执笔写就,又是谁提出的方略?” 盯着眼前的郑芝虎,朱由检很难相疑,这份方略清晰、用词老道的奏疏,会是郑芝虎这个以前的海盗所写。 所以他直接询问,写奏疏的是谁,怀着什么目的? 郑芝虎挠了挠头,感觉上了恶当,只能老老实实说道: “这奏疏的确不是臣写的,是原任兵部尚书霍维华所写。” “他在看了热兰遮堡之后,说是这种碉堡,迥殊适合千百名人兵防御。” “所以请求来大凌河筑堡,在辽东建立功勋。” “他怕陛下不答应,所以就让臣说是自己写的,以海军陆战队名义来筑堡。” 作为前任兵部尚书,霍维华对辽东的场面地步,照样非常了解的。 甚至他对袁崇焕十分佩服,认真研讨过宁远、宁锦之战。知道面对建虏,最适合的战法就是坚守城池防御。 所以在逼降热兰遮堡的荷兰人,又知道皇帝特地派人考察热兰遮城后。霍维华同样来了兴趣,来热兰遮城看了一下,询问那些投降的荷兰兵士应该如何防御。 这一问顿时觉得了不得,他发现按照荷兰人的防御办法,自己若真正进攻热兰遮堡的话,麾下的两千兵士不一定能取获胜利。 这个荷兰人修筑的小城堡,非常适合数百上千人驻扎,作为碉堡防御。 所以他心中顿时起了心思,打算从东宁府挑选一千精兵,前往辽东筑堡―― 如果成功,他就不再是无关紧要的海外罪臣,而是能和建虏接触的将帅。 相比以前的地位,不可同日而语。 这才有了这封奏疏,提议用海军舰船运输,海军陆战队登陆,在大凌河南岸修筑碉堡防御。 将这些前因后果了解清楚,朱由检愈发认识到:霍维华是个人材。 此人不但是魏忠贤曾经的谋主、在野堂争斗上经验丰富,而且在军政事务上,同样非常有才干。 东宁移民能迅速清闲,此人和徐大化功劳最大。 修筑大凌河堡,更是非常有远见。 鉴于他提出的策略,和孙启宗的修筑大凌河城不谋而合,朱由检召集袁可立、杨嗣昌等枢密大臣,商讨这两个计划。 面对孙启宗和霍维华提出的两个相近的计划,袁可立从豪情上,更倾向关系亲近的孙启宗。 但是孙启宗的修建大凌河城计划,风险却有点大。

孙启宗要修建的城池,需要一万三千多人防守。城中为这些兵士服务的,大约还需要两万人。 这么多人一旦被建虏围困,后方就不得不救援―― 辽东十三万兵马,不可能轻易丧失十分之一。 霍维华的大凌河堡计划则不然,只需要一千人守御。 即使这一千人在建虏围困下全部丧失了,也根本算不上什么事。 甚至霍维华若是守不住,还能放弃城堡逃出来―― 皇帝来年就废除了“主将不固守”,允许关外的城寨,根据情况决定是防御照样放弃。 霍维华提议修筑的大凌河堡,就在大凌河边上。如果他面对建虏的围困真的守不住,以朝廷的水师,能在他放弃城堡时策应他逃出来。 可以说,他的大凌河堡计划,是进可攻退可守,远比孙启宗的重修大凌河城计划完善。 所以袁可立的心中,一时陷入为难。不知是支持老朋友,照样让皇帝起复霍维华这个阉党余孽。 杨嗣昌就没有这么多顾虑,他一心想的是实现自己的四正六隅计划,出言道: “陛下,若是按孙督师的重修大凌河城计划,大凌河城三万军民在被建虏围困时,朝廷必须像在锦州被困时那样,调派兵马救援。” “这样很容易像宁远、宁锦之战一样,演变成辽东和建虏的大战。” “臣的四正六隅方略,为辽东兵马安排的任务是防御。关于这样的大战,应该竭力避免。” 从自己谋划的四正六隅计划出发,认为应该否决孙启宗的修建大凌河城计划。 有反对就有支持,和孙启宗同属东林党的李邦华,便说道: “孙督师的修建大凌河城计划虽是进攻,其实目的却主要是防御,堵住建虏从大凌河谷绕道草原的线路。” “陛下设立少城督师,便是担心建虏绕道草原,侵扰蓟辽、宣大一带的少城防线。” “若是重修大凌河城成功,便不用担心这些了。” “臣觉得大凌河城该修,修成锦州那样的城池。” 皇帝对少城防御的担心,这是枢密大臣们全都知道的。要不然也不会安排秦士文兼任少城总督,并且把打了胜仗的朱燮元调到少城一带。 李邦华的观点提出后,秦士文、毕懋康等人纷纷支持。认为应该支持孙启宗重修大凌河城,建立大凌河防线。 杨嗣昌同意他们前面的说法,但是对重修大凌河城,却是坚决反对。 一是他不想因为重修大凌河城破坏四正六隅计划,二是他认为大凌河城在宁远、宁锦之战后两次遭到建虏毁坏,重修和重建的难度差不多,不如另外寻找地方新建。 霍维华的大凌河堡计划就非常可行,修一个千人驻守的城池,更加现实一些。朝廷不用担心因此引发大战,即使筑堡失败,也对朝廷无损。 两方人激烈争论,李邦华、毕懋康等东林党人,坚决反对霍维华的计划。他们反对启用霍维华这个阉党,更认为一个千人驻守的大凌河堡,无法影响大局。 建虏走大凌河谷绕道草原的时刻,根本不会顾忌这一千人马。大凌河堡放在那,只有监视意义。 争论非常激烈,朱由检却看出李邦华等人底气不足,因为一千人的城堡,怎么可能被完全无视呢?要不然大明边境,为何设立那么多守御千户所? 就是监视的作用,也能让朝廷及时知道,建虏什么时刻绕道草原过来。 所以他的心中,渐渐做出决定,询问一直不发言的袁可立道: “袁卿觉得,是该修建大凌河城,照样大凌河堡?” 袁可立斟酌良久,最终选择支持杨嗣昌的四正六隅计划,说道: “臣赞同杨副总少所言,修筑大凌河堡。” “重修大凌河城风险太大,一不当心就会把整个辽东兵马牵涉出去,再打一场大战。” “与其如此,不如修建个一千人的小堡,在大凌河谷容身,逐渐增加碉堡。” “如今有臂板通疑,十里之内的城堡,能快速传送消息。这些碉堡联动起来发挥的作用,不见得弱于大城。” “臣觉得在大凌河每十里修筑一个碉堡,远胜于重修大凌河城。” “孙督师打算用于重修大凌河城的一万三千兵马,可以修建十三个碉堡。” 十三个碉堡和一个城池,哪个更能守住大凌河谷,在场的人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知道答案。 所以在袁可立出言之后,李邦华、毕懋康等人纷纷偃旗息鼓,不再支持孙启宗的大凌河城计划。 但是对此刻大凌河堡计划,他们同样也不支持,认为霍维华这样的阉党余孽绝对不能起复,应该另派他人主持碉堡修建。 朱由检见此问道: “众卿谁愿前往东宁,考察热兰遮堡?” “霍卿有把握守住一千人的小堡,是受这种棱堡启发。” “主持筑堡的将领,必须熟悉棱堡修建。” 这个说法,群臣并不认同,李邦华道: “陛下,大明修筑的城堡何其之多,何必进修外人的棱堡呢?” “臣觉得让辽东督师派兵,便能修筑一千人的小堡。” 认为不用学什么棱堡,用传统的碉堡就行了。 朱由检知道棱堡的防御能力,但是在没有实例的情况下,却无法说服群臣。 最终在袁可立等人的建议下,下令道: “让孙督师从辽东挑选一千人,来大凌河修筑碉堡。” “记住,要提前告诉将士,这一千人就是敢逝世队――” “他们若是遇到建虏,别指望辽东兵马救援。” “最多由海军通过大凌河航道,给他们运送补给。” 又说道: “霍维华的一千人,同样允许在大凌河一带筑堡。” “和辽东修建的碉堡构成掎角之势,协同抵挡建虏。” “他若能够建好,以后就转入辽东军中任职。” “建不好的话,就如故流放海外。” 让这两方人马,一同修建碉堡。 到时刻哪个建得更好、哪个防御力更强,遇到战事时自然能够知道。

感谢各位书友对凤凰北斗倾心著作的网文小说(崇祯重振大明)的喜爱,欢迎各位书友收藏+关注!追书不迷路

目 录
新书推荐: 年代:从1978开始的文豪崛起 亮剑:从加载猎人面板开始 洪荒:鲲鹏! 修仙:我以水法证长生 保守派的我,怒斥嬴政太保守 火影:带领宇智波建立海军本部 足球:从05世青赛开始 子孙后辈助我长生 人在美综,神医凶猛 红楼好日子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