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其他 > 崇祯重振大明 > 第329章 大学生和大学堂

第329章 大学生和大学堂(1 / 1)

目 录
好书推荐: 东晋:我的权臣父亲 民国江湖二十年 全职法师之虚空盗窃手套 静谧双眼 恋综:从结婚开始 神职奶爸 大明:我才是皇太孙 重生从北影课堂开始 海贼世界的一刀超人 轮回塔:别人求生我刷分

好记的网址https://agxs.cc

禾斗之学,科举之学,分科之学。 和张溥商定的科学的三个定义,让朱由检颇为喜悦―― 照样张溥这样的年轻人脑子灵活,不像钱谦益那样,在得到“经世致用,量力而行”八个字之后,就陷在了里面。 如今,钱谦益正在闲着给四书和朱熹的四书集注增加标点符号,把朱熹的“格物致知”,向实学方面引伸。 之前提过的把明法科和明算科题目下沉、加入乡试的事情,钱谦益也装作忘了,根本没有再提―― 明显,钱谦益是觉得自身已经安全,不愿做这种有争议的事情。 这个人更关心的,是和刘宗周争夺四书五经的表明权。 对明法科和明算科的事情,则是有选择的忽略。 朱由检因为钱谦益在用心处事,后面还有一件麻烦事需要让他来做。在明法科和明算科的事情上,对钱谦益不好苛责。 如今和张溥交流后,照样觉得让这个年轻人出主意更合适。 以张溥在生员中的威望,更适合促进这件事。 所以朱由检和张溥磋议了科学的事情后,就借着科学的基础数学这门学科,问张溥道: “张卿有什么办法,在学子中推广科学吗?” “科学以数学为基,如何把明算科以及明法科的题目,加入乡试之中?” 张溥初闻此言,心中就是一惊。因为他这些年一直就在四书五经上下功夫,对其它的学问,根本没有注意。 就连来年朝廷决定举行明法科和明算科,也丝毫没有改变他的想法。 若非皇帝让他拜师徐光启学科学,他还不打算参加明算科。 如今皇帝询问这件事,让他惊奇的同时,感觉很是为难: 『我若反对此事,以陛下对科学的重视来看,可能会觉得我不能用。』 『而且拜师徐阁老的事情,也有可能黄了!』 皇帝安排他拜师徐光启,为的就是让他向徐光启学西学,融入大明科学。 他若反对明算科的题目加入乡试,那就代表着他在内心之中不认同科学,皇帝如何会扶持他? 这对张溥来说,是无法接受的事情。因为他此刻需要拜师徐光启,提高自己的地位。 不同于历史上张溥成为进士后才向徐光启拜师,如今的张溥,只是一个太师长教师。虽然有些才名,和徐光启的身份比起来,却是相差宏大。 更别说徐光启被朱由检早早拜为大学士,相比历史上的地位,高了不知凡几。 张溥急切需要拜师徐光启,提高他的地位。 甚至可以说,只要他拜师徐光启的事情传返来,他伯父张辅之识趣的话,就会把折辱他的奴仆送给他处置。 这对张溥来说,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 不愿意错失这个机缘的他,开始思索着,如何按皇帝的要求,把明法科和明算科题目加入乡试。 想到明法科和明算科的设置,还有举人集议时确定的各科进士比例,张溥试着道: “师长教师觉得若想把明法科和明算科加入乡试,最方便的莫过于扩招。” “可以把举人的名额增加一倍,给明法科和明算科分享。” “这样原本的考试不用变,像会试一样,增加两场考试即可。” 这个办法,朱由检没有想过。因为他只记得会试分科,没听说过乡试也能分科,所以从没有想到这里来。 但是在听到张溥的提议后,他觉得的确可以这样做。把举人看做硕士博士的话,的确需要分科。 但是,关于把举人名额增加一倍,朱由检就十分慎重了。因为大明对举人的优待非常多,而且他前段时光还开放了举人任官资格。 增加一倍的举人,引起的变动太大了,需要好好斟酌。 思虑之后,朱由检道: “增加举人名额,需要从少计议。” “但是卿可以放出风声,以后的乡试必然会增加礼法数算题目。” 把自己的目的,如故是放在增加礼法数算题目上。 张溥听得急了,急遽道: “陛下,欲收士子之心,非增加举人名额不可。” “陛下可知,现今天下生员有多少,他们是什么状况?” 朱由检对此还真不知,他只知道大明的生员喜欢闹事,董其昌的宅第,就是被生员掀起舆论、鼓噪大众焚毁的。对他们为何闹事,却是所知不多。 如今听到张溥想解说这件事情,朱由检当即认真聆听,正色道: “还请张卿解惑!” 张溥见皇帝如此重视,还向自己请教。心中十分激动,觉得皇帝是一位善于纳谏的明君,沉声道: “大明科举之盛,历代从所未有。” “进士三年一科,每科进士二三百,三十年就是二三千。” “举人三年一科,各省举人名额合计一千四百多人,三十年就是一万四千多人。” “县试和府试每年都考,院试三年两考,每次录取的秀才,约有三四万人。三十年储蓄积累下来,就有六十余万之多。” “这些秀才除了向上考取举人外,只能凭借身份出入公门,在乡间获得一席之地。” “实在是朝廷取用的举人太少,他们没有出路啊!” 秀才在大明的科举制度中,可以说是最底层。但是他们又有一些特权,有可能得到任官的机会。 只是这个机会实在是少,大部分秀才都轮不上。许多秀才既考不上举人,也没有门路当官。许多人也不愿自甘堕落处置工商,只能凭自身秀才的身份,在乡间谋取一席之地。更有的一直在县学、府学,一直在当师长教师。所以生员这两个字,成为秀才的代称。 这些怀着愤懑的生员,喜欢闹事的非常多,他们聚集起来,甚至能影响整个大明的舆论。 张溥提议把举人名额增加,就是这个斟酌―― 他想让大明的生员有更多的机会,为这些生员谋利益。 朱由检听着张溥的说法,心中惊奇于大明有功名的读书人之多,也大概清楚了大明的生员为何喜欢闹事,而且影响力宏大。 因为以他的视角看来,这些生员就是赋闲的大师长教师、甚至硕士博士。 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赋闲,能不发牢骚吗? 他们在民间引发的动静,同样也会很大。 所以,朱由检听完张溥的话之后,心中计算了一下,说道: “听你这么说,秀才降为举人的几率,此刻已不到百分之三。” “举人降为进士的几率,则有可能达到一两成。” “难怪天下之间,有金举人银进士之说。” “两者的确相差悬殊,应该扩招些举人。” 认可了张溥的建议,朱由检却不打算按他说的办法扩招,那种直接增加一倍的做法,实在称得上太糙了。 想到户部正在推行的分税制,还有增加催收的积欠,朱由检道: “举人名额增加多少,要根据人口、税收、完税情况从少计议。” “朕会让大臣好好磋议,找出一个好办法。”

“增加的名额,可以确定分给明法科和明算科。” “张卿以后对外,可放出这个风声。” 把举人名额和人口税收挂钩,这是朱由检在绸缪国会时想到的事情。 后世的国会通常有众议院和参议院,众议院的席位,以人口为基准。 朱由检把税收和完税情况归入,希望地方官员和大众,更积极地纳税―― 至多不能让拖欠税收的官员鲜明约伯,积极收税的官员反而被骂。 如今国会还没影子,举人名额却需要增加,他就想把这个办法,先在各地试行。 张溥对此从所未闻,但是想到姑苏的税赋,他觉得这样是好事。至多江南那里,会增加许多名额。 所以他急遽赞同这件事,打算返来后宣传出来。一定要把这种对江南有利的政策,在野廷获得通过。 大致提出了这个构想,朱由检让张溥放出风声在报纸上议论。 然后才提起了,自己给生员安排的一条出路: “朕之前在规范吏员等级时就说过,有秀才功名可直接授予五级吏员。” “以后各地的吏员等级规范了,朕会专门下旨,鼓励秀才当吏员。” “如果能通过礼法数算考试,他们在成为九级吏员后,可以转为官员。” 说着,朱由检又想到了张溥如今的太师长教师身份,又道: “如今太师长教师员,有举贡官恩四途,还有捐赀例监。” “但是捐赀例监的事情,朕是不愿做的,必然会控制人数。” “这些空出来的名额,还要再增加一些,允许所有生员参加考试,取优秀者入学。” 这是他给大明生员安排的高考,或者说是考研。让这些人除了考举人外,还有一条出路。以免闲着没事,在乡里面闹腾。 至于这些人进修卒业后,会有什么出路。兵部的文职军官,还有内廷的宫外四监和太医院,可是一直在招太师长教师。 只要他们愿意做,大概率有个官身。 张溥对这些出路,自然是看不上的。但是他却不得不认同,这是一条出路。对许多考不上举人的秀才来说,有机会得到官身。 所以他担心的不是没有人考试,而是应考的人太多,京城闲不过来: “天下秀才五六十万,即使有十分之一的人应试,也有五六万之多。” “师长教师担心京城无法启担,太学也扩招不了多少人!” 这的确是个问题,朱由检斟酌之后,决定让各地分流,说道: “南京太学可以同样扩招。” “还有京城师范学堂、天津海军学堂、锦衣卫安全学堂、内府监工商学堂、少府寺文思学堂、翻译总署外国语学堂,都会一起招生,举行联合考试。” “这些学堂都是大学堂,师长教师可称为大师长教师,和太师长教师相仿。” “未来卒业之后,有机会在各衙门任职。” “如果卒业后还能通过礼法数算考试,允许从从九品做起。” 把自己之前设立的各类学堂,一起放了出来。 这样既给了生员出路,也解决了这些学堂生源不足的问题。 至于生员愿不愿来这些学堂,那就看他们的选择了―― 给了出路都不愿来,那就是自己活该。 张溥听着皇帝的做法,感觉皇帝的确真心在为生员斟酌,在给他们出路。这让他的心中,对此感慨万千: 有这样一位好皇帝,是大明生员的幸事,但是对他这样的人来说,却又称得上不幸。 因为生员都来闲于考试了,自然没多少人闲着闹事。他这样的生员领袖,也没有了以前的地位。 不过想着皇帝对自己的看重,张溥对所谓生员领袖的身份,也没那么怀念。 如果有可能的话,他更想进朝廷任官,真正成为卿相。 所以他主动配合,帮皇帝完善这个构想。 在张溥的提议下,朱由检决定让各省提学对参加联考的生员进行初选。并且在南京设立各个衙门的大学堂,同时允许各省组建。 各地著名的书院,也可以在开设专业学科、获得礼部教育司认可后,获得大学堂身份。 它们会和京城的学堂一起,招收各地生员。 这些学堂的开设,虽然主要是给生员出路。但是各类专业学科的建设,也有推广科学的用意。朱由检让张溥利用《大明学报》,引导各个学堂的学科建设。让科学的“分科之学”,逐渐深入人心。 这些都商定了,朱由检才在最后提到光禄寺的事情,说道: “朕安排了一些舆论监督员,对光禄寺的案件监督报道。” “张卿在《明报》设立之后,同样可以加入。” “朕会让内府监安排一位内侍加入《明报》,如果张卿遇到什么为难的地方,可让他出面。” 张溥听到这个,心中既忧又喜。忧的是皇帝安排的太监乱来,喜的是有这个太监存在,自己能更方便地和皇帝通消息。 各衙门知道《明报》有内府监太监后,也会对他尊重点。 所以他思考之后,默认这件事情。 带着一堆皇帝安排的任务,终于出了宫门。 出宫之后,张溥想到进入皇宫后发生的事,只觉恍如隔世。 在被皇帝接见后,他知道自己以后的道路,已经和以前的设想截然不同了。 但是他对此没有不满,反而非常欣喜。决定按皇帝的吩咐,做好这些事情。 作为生员领袖、已经组建应社的社会活动天才,张溥自然不会一个人做这些事,他决定召集好友,大伙儿一起来办。 此时,张采在得知他进宫后,在太学中焦急等待。 直到张溥返来,才松了口气道: “天如兄弟没事就好!” “幸好是今受骗国,若是前两年魏顺秉政,愚兄真担心你会出不来!” 想到前两年发生的事情,如故心有余悸。 魏忠贤对士人的残害,实在太酷烈了! 张溥听到他的话,也想到了自己和皇帝提起的陈子龙父亲的事情,把这件事向张采说了一遍,说道: “圣上心怀仁义,以后不会再发生那种事情了。” 然后又向张采道: “不过你说的没事,那可全说错了!” “我是两手空空出去,带着一大堆事出来。” “现今圣上喜欢用人,而且对看重的人喜欢安排事情,我今日算是看到了。” “陛下安排给我做的事,几个月都闲不完!” 向张采简略说了一下,张采听到皇帝安排的事情包括拜师、办报、推广科学、推动建立大学堂、举人扩招等等,惊奇得合不拢嘴。 他实在没有想到,皇帝和一个太师长教师,磋议这些事情。而且张溥连当官的机会,都推辞了出来。 这让他只能感叹道: “天如兄弟大才,愚兄远不及也!” “愿附骥尾,而致千里!” 留在太学之中,和张溥一起做事。

感谢各位书友对凤凰北斗倾心著作的网文小说(崇祯重振大明)的喜爱,欢迎各位书友收藏+关注!追书不迷路

目 录
新书推荐: 年代:从1978开始的文豪崛起 亮剑:从加载猎人面板开始 洪荒:鲲鹏! 修仙:我以水法证长生 保守派的我,怒斥嬴政太保守 火影:带领宇智波建立海军本部 足球:从05世青赛开始 子孙后辈助我长生 人在美综,神医凶猛 红楼好日子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