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 > 风起明末 > 第二章:罗网

第二章:罗网(1 / 2)

目 录
好书推荐: 大道神主 本王只手可遮天 我用游戏改变了时间线 心有琉璃瓦 以门将之躯,扛着球队前进 缠娇 规则怪谈:我能反弹精神污染 龙神剑主 荒天之下 逃荒不慌,农场系统养崽致富忙

好记的网址https://agxs.cc

<!--go-->

湫头镇外,疮痍满目,空气之中充斥着浓郁的血腥味。

低矮的镇墙多处破损,镇内镇外皆是尸横遍地,火海一片,

镇外快要干枯的河道之中,是一具又一具正在腐朽的尸体,男女老少都有,他们衣衫褴褛,几不蔽体。

湫头镇在不久之前,其实已经成为了历史。

劲风鼓荡,吹起了官道之上无数的火红色的旌旗。

“湫头镇……”

不远处湫头镇已经是成为了一片火海,陈望心中的冷意也越来越甚。

空气之中浓郁恶心的腐臭味和血腥味混杂在一起,所有闻到气味的人都不由的掩住口鼻。

湫头镇如此轻易的攻破,只不过是诱敌深入之计。

自湫头镇一路往北,两边的地势正在逐渐不停的拔高,前方就是山岭地带,流贼的伏兵应当就在前方的不远处,隐藏于山岭谷地之间,那些地方是最好的设伏之地。

陈望并没有此刻立刻站出来提醒警示。

他要找寻一个最为恰当的时机,一个能让曹文诏牢牢记住他名字的时机。

大部分的家丁都被曹变蛟带走,如今曹文诏的身旁只有他们这些从辽东跟来的一百余名老卒,他们都是曹文诏的亲卫,曹文诏此时就在他前面不远处。

没有人知道,前方伏兵万重,流贼已经是张网以待。

陈望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,明史之中的记载他记得清楚。

“贼伏数万骑合围,矢蝟集。”

“贼不知为文诏也,有小卒缚急,大叫曰:‘将军救我!’贼中叛卒识之,惎贼曰:‘此曹总兵也。’”

“贼喜,围益急。文诏左右跳荡,手击杀数十人,转斗数里。”

“力不支,拔刀自刎逝世。游击安全以下逝世者二十余人。”

曹文诏之所以被杀,有两个原因,一是遭受突袭,二则是因为被堪破了身份,最后才被流贼大军重重围困,辗转拼战了数里之后体力不支,拔刀自杀而逝世。

富贵险中求,有些时刻不得不拼命,也必须要拼命。

身为家丁,的确能够获得最优良的武备,能够拿到足额的粮饷,能够享受最好待遇,但是也封逝世了正常的晋降之途。

有指挥领兵才能的的确会外放做为军官,但是原身只是勇武,性格颇为孤僻。

因此虽然杀敌众多,但却一直只是一名亲卫,而此刻陈望就是想要扭转这一形象。

若是能够在重围之下救出曹文诏,那么他将会进入曹文诏的眼中,在其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,到时刻他绝不会再只是一个普通的亲卫家丁。

……

大纛下,曹文诏紧握着手中的缰绳,因为用力,指节都已经是发白。

他紧咬着牙关,尽可能的压抑着自己的情绪。

熊熊的烈火映照在他身上的山纹甲和战袍之上,怒火在他的心中不停翻腾。

看着眼前已经化为了一片火海的湫头镇。

乱马川之战,前锋中军刘弘烈被擒,艾万年、柳国镇两人力战不支,皆战亡,只有刘成功、王锡命两将负重伤归,三千兵马仅有数百人得以脱逃,

艾万年和他相识多年,如今却是命陨沙场,已魂归九泉。

北方的鞑虏越发猖狂,场面地步可以说是已经崩坏。

受古的林丹汗逝世在了青海,如今整个漠南受古都被女真所吞并,本就强盛的女真如今势力再度暴涨。

如今北方边境暂时还算安宁,但是可以预见到,一旦女真再度南下,又将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。

内有忧外有患,

内地战事绝不能再拖延,否则一旦建虏南下,便会受到两面夹击。

鞑虏、流贼、灾荒皆是接踵而来。

一桩桩都是祸事。

这天下几时才能安宁?

曹文诏回眼看看自己身后的将士,一众的家丁的精神还算饱满,但那些跟从着他一路转战的步卒,却是个个神情憔悴,显出了萎靡。

此番进军,实在是无奈之举,凤阳府之颍州,寿州,亳州,霍邱等县陷落,庐江府无为州、巢县等县亦陷落。

多县陷落加上凤阳帝陵被毁,天子雷霆大怒,发边、腹官兵七万有奇,又发京、省、帑金一百多万两充作军饷,并勒限六个月内扫荡廓清,他们作为军将也无可奈何,只能依诏而行。

身前,背负着令旗的传令兵向他禀报着湫头镇的战报。

他的侄儿曹变蛟已经带领先锋骑兵追击而来,守卫湫头镇的流贼只有不到三千人,观其旗号是闯将李自成的麾下的部曲。

“我不是让你们拦住他吗!有我的将令,你们强硬一些,他难道还敢不听?!”

曹文诏神色冷然,眉头紧蹙,对着一众留在湫头镇外策应的军将,恨铁不成钢的斥责道。

曹变蛟是他的侄儿,从小和他亲近,关于曹变蛟他极为了解,性格火爆,犹如炸药桶一般。

勇则勇矣,但是还欠缺一些大局观念。

此次其作为前锋,他千叮万嘱让其不要追敌太过,但是看来这些话都没有被其听出去。

感谢各位书友对罗小明倾心著作的网文小说(风起明末)的喜爱,欢迎各位书友收藏+关注!追书不迷路

目 录
新书推荐: 我叫余则成 三国:我刘琦,召唤千古英雄! 正德大帝 工科学霸在西汉 盛唐小园丁 大明新命记 食王传 韩四当官 绝对荣誉 隋末阴雄
返回顶部